斑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您还在为黄褐斑发愁吗中医帮您消褪顽固黄褐 [复制链接]

1#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褐斑是发生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未婚女性及男性也有发病。陈彤云教授基于她对*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在*褐斑的辨证上,主要是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来确定*褐斑发病在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定位。治疗上,主要根据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的方法取得的辨证结果,将*褐斑分为五个证型加以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她特别重视针对*褐斑的病机关键——即气血瘀滞、运行滞涩加以治疗,无论病在何脏,都注意运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强调“治斑不离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泽兰、坤草、莪术、香附、郁金等活血、化瘀的药味。陈彤云教授治疗本病还特别重视对女性的月经调治,这也是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陈老认为妇女的月经量过少,如点滴即净或不足两天,主要是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亏、运行滞涩。同时还应该注意另外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血虚,由于大病或久病消耗,致使营血亏虚,则常伴有眼花、头晕、心悸、脉细、舌淡等,用药时应加白芍、熟地、阿胶等。二是肾虚,禀赋素弱或多产(包括多次人工流产)以致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则常伴腰酸乏力。用药时应加山萸肉、枸杞、杜仲等;脾、肾气虚,阳气不足,还要注意温阳散寒。

辨证分型

1

肝郁气滞证

辨证要点:面部色斑呈浅褐色或青褐色,界清,斑色密实;常伴有烦躁、易怒,情绪激动或精神抑郁;妇女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错后均在7天以上,且连续3~4个周期),经前常伴有双乳胀痛;纳食可或易呃逆,眠多梦,大便干燥或不规律。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脉弦或弦细。治疗宜疏肝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减。主要药物有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等,重在疏肝、解郁。月经不调可加川芎、坤草养血行气活血;痛经者加乌药、元胡或者蒲*温通止痛;月经先期、淋漓不尽可加白头翁、椿皮、秦皮清热凉血止血;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理气。

2

脾失统摄证

辨证要点:斑呈*褐色,边界模糊,斑色散淡;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月经先期、量多,白带多;食、眠、二便。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滑缓细弱等。治疗宜补中益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主要药物有人参、*芪、当归、炙甘草、升麻、陈皮、白术、茯苓等。月经量少,可去升麻;如血虚加白芍、熟地、山药、川芎以加强滋阴养血之功。

3

脾失健运证

辨证要点:斑呈*褐色,斑色浅淡,边界欠清;常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点滴即停,或闭经;或见面色萎*,头晕心悸,神疲嗜睡或失眠多梦;倦怠乏力,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细。治疗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有*芪、人参、茯苓、白术、当归、龙眼肉、山药、远志、甘草、大枣、木香等。如月经量少色淡,且伴眼花头晕心悸等血虚证明显者,可加白芍、熟地、阿胶等以滋补阴血;如月经量少色淡,且伴腰酸乏力等肾虚证明显者,可加山萸肉、枸杞、杜仲等温补肾气,调养经血。

4

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斑色深暗,边界清晰,斑色致密;常伴有月经量少,月经先期,手足心热,虚烦不得眠,目涩便干;舌质红,脉细数。治疗宜补肾养血,填精益髓,方用归肾丸、六味地*丸加减。主要药物有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萸肉、当归、川芎、熟地、山药、茯苓等。阴虚火旺者去杜仲、菟丝子加丹皮、知母以滋阴清热降火。

5

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斑色黑褐或灰暗,边界欠清,斑色散淡;常伴有月经血暗黑,小腹冷痛,腰脊酸痛;或伴畏寒、肢冷;带下清稀;夜尿频。舌质淡暗,脉沉迟。治疗宜温肾助阳,化瘀消斑,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主要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茯苓、丹参、淡附片、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细辛等。但对于阴阳俱虚,同时伴有阴虚火旺表现的应该慎用细辛、菟丝子等。

典型医案

01

汪某,女,39岁,年6月4日初诊。主诉:颜面起斑3年。现病史:3年前妊娠时始发面部褐斑,生育后有所减轻,但未全部消退。近1年明显加重;伴月经前双乳胀疼、月经周期后错、经色暗、血块多;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个人史:患者平素情急烦躁、易生气。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皮科情况:双颧、鼻背可见*褐色斑片,边界清楚,形若蝴蝶。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药: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10g,桃仁10g,丹皮10g,红花10g,栀子10g,泽兰10g,郁金10g,茯苓15g,薄荷后下5g,僵蚕15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二诊(年6月25日):斑色变浅,范围同前,经前乳胀疼减轻,月经色暗。舌暗苔白脉弦。前方加坤草15g以活血调经,继服3周。三诊(年7月16日):褐斑范围明显缩小,颜色变浅,边界模糊。症状改善,月经血块减少,舌脉同前。上方去薄荷,再服3周。四诊(年8月6日):面部*褐斑消退90%以上,双颧、鼻背散在数个豆粒大小浅褐色斑点。皮肤光泽。无不适。继用上方巩固疗效。3个月左右,*褐斑基本消退。患者因妊娠而起*褐斑,但分娩后自然减轻。近1年加重,且伴有情急易怒,经前乳胀,月经后期,色暗、血块多等证。舌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方药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以柴胡、郁金、薄荷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除烦;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桃仁、红花、泽兰、川芎活血化瘀、调经消斑;茯苓实脾,僵蚕本为祛风通络药,《神农本草》说本药有灭黑皯作用,陈老常将二药成对使用,认为有美白祛斑的功效。陈老治疗*褐斑在辨证的基础上,一贯强调“治斑不离血”,重视活血化瘀消斑。在本证型的具体运用上,根据肝为将*之官,以柔和为顺的特点,以养血活血为法,养血以柔肝,配合行气解郁,使肝的疏泄调畅而有利于调经活血。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要药,常配以川芎,川芎乃血中气药,善走头面,引药上行。泽兰、坤草活血调经,陈老惯常用于治疗妇女血瘀气滞、行经不利。

02

陈某,女,40岁,年6月4日初诊。主诉:颜面起斑2年。现病史:近2年发现面部起斑,渐加重;伴月经先期、量多、色暗有血块;困倦乏力;夜寐欠安;纳食不香;大便时溏。既往史:患者近7~8年,因失眠经常服用镇静药(安定2~3片/周)。舌脉:舌淡嫩有齿痕,苔*,脉缓。皮科情况: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褐色斑片。辨证:脾虚失摄,气血瘀阻。治则:健脾益气,摄血调经。方药:*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郁金10g,泽兰10g,山药15g,升麻10g,大枣7枚,生谷稻芽各10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二诊(年6月25日):药后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睡眠稍好,疲乏减轻,月经量多但较前减少,纳食稍好转,舌淡苔白脉缓。前方减白术,加枣仁15g以养心安神,继服3周。三诊(年7月16日):全部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月经量及血块有所减少,夜寐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加陈皮10g,再服3周。四诊(年8月6日):面部*褐斑消退60%以上,皮肤润泽。无明显不适。临床好转。继用上方21付巩固疗效。本例患者除面部色斑外,困倦乏力、大便溏的症状突出,同时伴有纳呆、失眠,月经先期且血量多,舌淡嫩有齿痕,脉缓,一派脾气虚、统摄失职的证候;而经血色暗伴有血块,说明因气虚统帅无力,血行滞涩而有瘀滞。陈老在治疗中,以健脾益气为主,*芪、太子参、茯苓、焦白术、山药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升麻升阳止泻,与参、芪、术、苓配伍升脾止泻;生谷、稻芽、大枣健脾和胃、养血安神,水谷得以受纳,脾气得以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当归、川芎、泽兰养血活血,郁金行气解郁,使气血运行顺畅。全方温中健脾养血活血,使脾气健旺、生化有源,气充血旺、循行顺畅,统摄有权、血循常道,气血充盛、颜面荣润。患者困倦乏力而又夜寐不实,看似矛盾,实为脾气不足而困倦,气血不充、心神失养而夜寐不实。因此在复诊治疗时,在原方基础上加枣仁,既可宁心安神,又有醒脾之功。

本文选自《陈彤云中医皮科经验集要》,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曲剑华、刘清。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