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劝告大家牙痛偏方骨碎补,见过吗内治腰 [复制链接]

1#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9a0ayux00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为槲蕨科植物槲蕨、秦岭槲蕨及光叶槲蕨、崖姜蕨的根茎。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燎去毛状鳞片。

附生于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骨碎补: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烫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照烫法(附录ⅡD)用砂烫至鼓起,撞去毛。

植株高25-40cm。根状茎横生,粗状肉质,密被钻状披针表鳞片,有绿毛。

叶二型;槲叶状的营养叶灰棕色,卵形,无柄,干膜质,长5-7cm,宽约3.5cm,基部心形,背面有疏短毛,边缘有粗浅裂;

孢子叶高大,纸质,绿色,无毛,长椭圆形,宽14-18cm,向基部变狭而成波状,下延成有翅膀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略斜上,长7-10cm,宽2-3cm,短尖头,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网状脉,两面均明显。

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2-3行;无囊群盖。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苦,温。

归肾、肝经。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中华本草》

苦;性温

肝;肾经

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