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向明青藤常绿中山路小学六年二班l [复制链接]

1#

百年向明青藤常绿——中山路小学六年二班“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展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精彩作文源于生活,生动素材来自实践。今天选登的是我校六年二班“家乡的风俗”主题优秀作品,让我们一睹为快。

家乡的端午节

六年二班陈佩哲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做很多事情。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同样热闹非凡。

其实,在古人心中,端午节那天是毒日。毒日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代表着不吉祥。人们为了提防,会在门口挂艾草。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挂上艾草是为了祈求吉祥、驱鬼辟邪。在我们那儿流传着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见端午挂艾草是个传统习俗。

为了驱毒,人们还会在墙边喷酒雄*酒,另外会把洗干净的药草藤子绑成一大把放在大锅里跟鸡蛋一起煮,用熬煮出来的水洗澡。喷酒雄*酒和用药草水洗澡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习俗。谁让“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呢?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最重要的活动--赛龙舟了。“五月五”到来前的几天时间里,大村小镇都会准备好龙舟,安排好划龙舟和敲鼓的人员,然后在湖边练习,为比赛准备。“五月五”当天,太阳高照,河水荡漾,周围人山人海,街道上挤满了人,河边的围栏边也是人堆人,让人不禁担心起围栏的承受能力。终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比赛开始了,只见划船的人动作整齐划一,鼓手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龙舟争先恐后地冲向终点。这盛大的场面,热闹极了。

据说,赛龙舟这个习俗的由来跟战国时楚国爱国贤臣屈原有关。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就逐渐有了赛龙舟这一习俗。

这些习俗,都是我的家乡过端午节的特色,是端午节的象征。也是我爱端午节的原因。它让我了解了各个地方的特色,也使我对屈原有了怜惜之情。

端午节

六年二班陈奕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清晨,趁太阳未升起,我们的小脖子手腕脚腕都被大人系上了五彩线,这代表着驱妖避邪、健健康康。雾还未消散,大人们已经开始忙活起来。家家户户都把昨日提前泡好的糯米端出来,我和表弟闻着糯米的香味,不禁发出“哇——”的一声,沉醉在浓浓的米香中。

到了中午,大人们在屋中忙前忙后,孩子们着急地赶往赛龙舟的比赛现场,老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包粽子,那热闹的感觉给人们心头添上了浓厚的甜味。进厨房,只见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盆,分别装着大枣、糯米、红豆与腊肉。到了吉时,爷爷奶奶把粽叶做成漏斗形状,然后再把配料放进去,一个个犹如金字塔般的小粽子就包好了!到了最后一步便是蒸粽子,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粽子不有捆好,便吃不出粽子的精华之味。包粽子的过程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可好戏还在后头,那便是——立鸡蛋。如果你的鸡蛋立了十二个时辰,那你便是今年的幸运儿。

到了下午,划龙舟大赛正式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划手们如离弦的弓箭般冲出去,你追我赶,获得第一名的战队还要在水边放鞭炮庆祝,老老少少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传统文化也会伴着我们的记忆与欢笑代代相传……

端午

六年二班迟羽芯僮

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这一天,人们戴五彩绳,挂艾草,放纸鸢……这准是热闹的一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入房间,端午的飘香随之而来。厨房里,笼屉上方升起团团白雾。粽子,由糯米、粽叶、馅料组成,从古流传至今。红豆、红枣、绿豆、五花肉……多种食材造就了它的经久不衰,风靡世界。打开锅盖,糯米的稻香,红枣的甜香,五花肉的鲜香和粽叶的清香随着浓厚的热气扑面而来。锅中诱人的绿色似乎已经快要溢出来了,翠绿的棕叶上镶嵌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端出来,粽子上方冒出一丝丝乳白的热气,若隐若现。咬一口,糯米软糯弹牙的口感带着淡淡的清甜在口舌之中蔓延开来,让人沉醉其间。

下午,阳光给清澈的湖水披上了淡金色的纱衣,威武的龙舟停靠在湖的一头。哨声一响,人们的欢呼声盖过了所有杂音。它们仿佛真正的蛟龙一般在水中遨游,掀起朵朵洁白的浪花。

夜幕降临,这节日在喜庆中到来,也该在喜庆中结束了。但愿我永远记住这一天,就像门前的艾草及家乡的粽子一般,永远是一道鲜活亮丽的风景线。

赶海

六年二班都雨萌

大连的海大体是温柔的,海浪随着海风涌起,人们踏着盛夏的阳光纷纷背上行囊。上哪儿呀?赶海!

不论是套着泳圈的小孩子,泳技娴熟的大孩子,还是只敢趟水玩的老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轻松愉悦。我也迫不及待地换好泳衣,扑向大海的怀抱。在海中,我感觉自己像一条小鱼,一会儿浮出水面激起层层浪花,一会儿又潜入海底玩耍嬉戏。

不知过了多久,退潮了。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蹭上岸,休息片刻后又重整旗鼓,蓄势待发。这次,又准备了兵器——铲子和水桶。赶海,一定要采集海产品,比如这次的目标小螃蟹。

就这样,我随着人群,浩浩荡荡向大海进*。

一只小螃蟹也许是发现了人们的到来,也许是感到了一股“杀气”,狡猾的它竟把自己伪装成了一颗灰秃秃的小石子,想趁大家不备桃之夭夭。

“嘿,小家伙,还装!”我大叫着,“还想骗我!”刚要抽手去抓,它便又“咻”地被海浪卷了回去。我仿佛看到它大大松了口气,朝岸边轻蔑地笑。我生气极了,又一想,还是把愤怒扔给大海,让它尽情咆哮吧。

有了前车之鉴,人们捕猎成功率大大提高了。人们有的挖好陷阱守株待兔;有的刨开沙土直接攻击;还有的瞪着眼睛,举着放大镜,专找伪装高手。被没收了自由的螃蟹们不知所措,一次又一次尝试越狱,那样子笨拙滑稽,像一个个喝多酒的醉汉。

不知不觉,已是夜晚。

夜晚的大海更加迷人,月华如水般泻落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提着大海的给予,轻松愉快!

除夕

六年二班杜澄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题记

鞭炮之声点醒梦中人,夹带着公鸡的鸣叫,奏出了清晨的乐章。这曲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预示着人们一天忙碌的开始。

孩子们再次拿出新衣,卧在沙发上,捧起新衣,轻浮插去灰尘,再叠得整整齐齐,让它们亮丽的色彩,随着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我将窗花嵌入充满光的窗户上,让红色与金色相会,中国龙腾万里。

夜晚,一家人坐于饭桌前,肆意欣赏烟花。年夜饭一盘盘上桌,像春天的脚步。吃着年夜饭,酸、咸、苦、辣百味交加,我心中百感交集,回想一年的收获与苦、累——甜味入口,心情便愉快了,吞没了苦辣之味……

我们一家走出家门,将烟花镶入洒满月光的天空……一家人围在桌前看晚会,母亲奶奶包饺子。这饺子长染:上白下绿,如白菜,寓百财;染红,寓红红火火。十二时的钟声是迎来新年的,大家互相拜年,吃着饺子,让饺子里的硬币化作新一年的财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年,白衣天使无法回家过年,“年”已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待重拾起那细碎的回忆,挂去笔尖,真情低吟一首小时。

采桑子?除夕

如今才晓除夕是。团圆日时,齐聚日时。举杯齐饮淋漓誓。

苦涩离别旧年朝(cháo)。还庆今朝(zhāo)。再庆今朝(zhāo),独酌香茗仰天啸!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记

家乡的风俗

六年二班关羽彤

春节随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家家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春节是中国的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到了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人们要在春节里准备晒腊肠、晒腊肉、炸丸子、做鱼……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裳和红包。

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你看!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红的鞭炮,在春节那天红色被大家评选为“最受欢迎”的颜色。大家都换上了红衣服,大人们在家里忙,而小孩们则由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鞭炮烟花。

饺子是在春节中“最受欢迎”的食物。提到饺子,不管是刚上学的小孩,还是正在工作的大孩子,以及有着白色胡子的老孩子,谁不是想想就觉得香呢!那白白的面皮里有着饱满的馅,有牛肉大葱的、猪肉白菜的、酸菜馅的……更何况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口大口的吃着呢!

到了年夜饭的时候,桌子上像摆了满汉全席一样,菜式丰富,各式各样,有鱼、鸡腿、丸子、饺子……小孩在旁边口水都流出来了。“开饭喽,开饭喽”!孩子们像饿虎扑食一样扑到桌子上,“我要吃丸子,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这可谓是孩子们在一年中最开心的事儿了!他们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文具,拿多少钱去买玩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虽一天一天过去,丹春节里的喜庆热闹却仍在空中弥漫在,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

六年二班李梦娇

我的老家,在山东烟台。说起那里的景色,那是相当的美;说起那里的年味儿,那是相当的浓。

“啪—啪—”,那天一大早,我就被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了。在床头摸索了老半天,才摸到了闹钟,眯着眼睛,看了一眼闹钟,我的天!才凌晨三点,想再睡一会儿觉,结果那鞭炮声直直的穿进我的耳朵。唉,想睡也睡不着了。

我从床上爬起来,“咔—”的一声把灯打开了,我穿了一身仿古的红旗袍和一双白色连裤袜。走出房间,发现姥姥和姨姥在帮太姥姥蒸年糕,我扒拉几口面条就出去玩了。果不其然,那些邻居家的小孩儿正在放烟花。

上午9点左右,我们去姑妈家,姑妈准备了许多糖果和瓜子塞进我的包里,走之前,姑妈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随后,我们又去了舅舅家,舅舅和舅妈做了许多好菜,有清蒸白菜卷、糖包、红烧鱼、面条……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百财来聚,甜甜蜜蜜,年年有余,长命百岁……

下午,我和小姨去电影院看电影、吃雪糕,……

晚上,我和大姨、小姨在门外放烟花。虽然烟花只放了10几秒,但是我觉得那是记忆中最美的色彩。

我永远都会记住那一天,因为我又长了一岁。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年的喜庆热闹!

阳江的春节

六年二班潘文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题记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惯。阳江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步履生风地走来了,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把大街小巷都映衬得格外的鲜艳。

除了贴对联,除夕晚上,我们也少不了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肴之所以丰盛,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好的意头。不信你瞧:吃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所以过年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代表发财……嘿嘿,怎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一家人都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隆重地响起。

农历大年初一,大家都会去“行大运”。“行大运”是阳江春节的传统之一,代表着好运常来。

农历大年初二开年后,出了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提着年货到娘家去拜年。这时候最开心的是小孩子们,可以拿到长辈的压岁钱。晚上,人们集中在美丽的鸳鸯湖,观看一年一度的烟花汇演。从21点到21点30分,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不断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时而鲜红夺目,时而金光灿灿……真是美丽又奇妙,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与此同时,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热闹极了。

随着元宵节的结束,春节也默默地踏了出去。阳江的春节真热闹、真喜庆啊!我爱阳江的春节!

端午节

六年二班曲书凝

粽叶飘香,端午节伴着春风款款而来。在这一天,每一位炎*子孙都陶醉在这节日的文化和屈原的爱国情怀中……

端午节,当然要赛龙舟。江面上浮着一艘艘龙舟,赛手们站在江边,头上绑着红色的头巾,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与在比赛中爆发!裁判吆喝了一声,赛手们齐刷刷地跨上龙舟。又是一声吆喝,顿时间,江面翻腾,水花四溅,赛手们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伴着鼓声,奋力向前划去。龙舟雕刻的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龙眼威严的扫视着一切……

端午节,怎么能少得了粽子呢?可以说,粽子是唯一一种含有丰富寓意的传统食物。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和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投到江里,让鱼虾们吃。粽子形状棱角分明,它代表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里面包一颗大红枣,它代表屈原的一颗赤胆忠心……粽子就代表人们对屈原无比的敬仰之情。

端午节,小孩子要佩戴香囊。香囊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可以起到驱瘟辟邪的作用。香囊内含有朱砂、雄*和香药,在外面包上丝布,再用五彩绳系起来。每一个香囊都清香四溢,形形色色,玲珑满目,足以构成端午节的一道特色。

端午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弥漫着家乡浓浓的传统文化,使我们感受到爱国英雄的精神和品质,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

六年二班滕梓佚

香喷喷的粽子做好了,*澄澄的雄*酒酿好,彩色的龙舟也准备好了,端午节就要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

在端午节这一天,最热闹的节目当然要数赛龙舟了。两岸边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船手们个个皮肤黝黑,腰间,额头上各系一块红布。比赛一开始,岸上的声音比原来大了三四倍。赛龙舟也随着欢呼声慢慢地结束了。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了。粽子馅分两种;甜粽馅和咸粽馅。咸的有烧鸡,烧鸭,蛋*,还有重口味的大豆酱馅;甜粽有椰蓉,莲蓉,红豆沙,绿豆沙,还有更美味的巧克力馅(这个只有我们家做)。十分的妙不可言。

端午节我们还要做香囊,先用红,绿,*,蓝色线织成一个袋子,再将丹砂,香药,艾草等草药放入其中,一股股奇香逸出,再用五彩线系住。不但有驱邪避魔之意,还有装缀肩头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端午节,一个含有深刻意义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草原的春节

六年二班于镇玮

正当中原人民紧张有序地为过春节准备时,远方的内蒙古大草原也是一片其乐融融,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草原人民的春节吧!

腊月二十三,是火神上天之日,为了让来年“新火盛”,全家需要聚在一起,叩拜火神,吃一顿丰盛的菜,祈求衣食无忧,好运不断。

二十三以后,许多毡包挤在了一块,人们打扫房间,备制食品,为新春的高潮做着准备。

除夕转眼就到了,大家团聚吃年夜饭,烤全羊,羊腿,面饼,奶豆腐,还有蒙古奶茶。人人穿上新衣守岁。

初一,春节的高潮,太阳刚刚露脸,鞭炮声便络绎不绝,大人们还会煮饺子来招待客人。这一天,串门是必不可少的,大家或坐在毡包里,或坐在草垛上,谈论着去年的趣事和今年的期望。中午,家里上九炷香祭祖,小孩要去长辈家磕头,长辈要蘸清酒弹三下,以敬天敬地敬祖先。这一天,人们只准说吉利的话。

初二开始,也意味着春节活动的开始,人们可以去射箭、赛马、拔河、摔跤、或是观看激动人心的比赛。小商铺都开着,人们能进去买些工。晚上,还可以去篝火晚会,听一段马头琴独奏。

初五又叫“鬼日”,这一天忌出门,大家都待在家里。

初六,人们的活动恢复正常,也就是春节结束了。草原的春节虽不同于中原,但它的神韵将伴随草原人民流传千古!

趣谈元宵节

六年二班张仟逸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爷爷奶奶家—兴城市,就是一个有独特风俗的地方。

元宵节到来,家家都要吃汤圆。当然,兴城也不例外。早晨一起床便能闻见满屋子的香味儿,邻居家的小孩还猜着馅料:“黑芝麻?不对不对,是花生馅,还有水果馅。”每个人都要吃上一碗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差不多在傍晚的时候,人们迅速吃过晚饭,都会去南关的南街“摸狮子”。据说,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摸哪里,就会健健康康,寓意着疾病全无。

古城内高耸着两座精美的石牌坊,在下方各有两对栩栩如生的包柱石狮,,它们脚踩绣球,弓背侧目,东西相视。但是第二座石牌坊东面的石狮子上颚少了一块儿,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我爷爷说,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在石牌坊附近有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妻,他们发现,豆腐总是在无缘无故地变少,原来是石狮子吃掉了。老人一气之下,打掉了它的上颚,石狮子的上颚掉了,难免疼痛呻吟,老妇人不忍心,便每天去给石狮子清理伤口。石狮子想要报恩,便说:“您有腰腿病,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来摸摸我的腿,就会好了。”老妇人听后照办了,果然不痛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兴城就有了正月十五摸狮子的习俗了。

夜幕降临,东关的花灯也都亮起来了!花灯有红的,绿的,*的,花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似乎月亮都不太亮了。一直要观赏到半夜才肯回去。

于是,元宵节在有趣而独特的风俗中过去了。

家乡风俗

六年二班赵豫青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家乡的风俗可多着呢。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七月七卡巧果……,令我印象最深的当然要数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首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那天,太阳还没上班时,姥姥就悄悄地推开我的房门,轻手轻脚地走到我的床前,给熟睡的我戴上祈福纳吉的五彩绳。早上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月亮送的礼物呢!

上午我们还自己包粽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我和姥姥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开始包粽子。只见姥姥把又细又长的两张粽子叶错落有致地叠在一起,然后握成伞状,她用手舀起一捧泡在水里的香喷喷糯米,放入粽子伞中,顿时一叶孤舟载着许多晶莹的珍珠飘入我的眼帘。姥姥又放上一颗红彤彤的大枣,再加上一捧糯米,最后用粽子伞的杆包紧糯米,左缠右绕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细长的线缠住外皮。瞧!一个可爱玲珑的粽子就做好了。

姥姥的动作可真熟练啊,如行云流水,每次惹得在一旁观看的我都兴致勃勃地想帮忙,可是我每次包的粽子都有一伙小珍珠逃跑出来,急得我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包出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没想到姥姥面前早就摆好了一排乖巧的小粽子,瞪着眼睛看着我呢。我咽着口水,想马上咬一口,姥姥笑着说:“小傻瓜,还生着呢!煮好了,等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一起吃,会更香!”

到了晚上,姥姥将小粽子一个个赶到锅里,加上水,开始煮,粽子的香味萦绕整个房间,我的小肚子也咕咕地在跳舞。棕子终于熟了,一个个胖嘟嘟地端上了桌。剥开它们的外衣,咬一口香香的糯米,糯米在口中慢慢地化开,软糯香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粽子,空气中充满了温馨幸福。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仅只是为了祭祖,更是我们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

撰稿: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曹代玉

校对: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马恩齐

编辑: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王旭

审核: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刘丽娜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