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秃然转身,一家睿远加持却被忽视的潜力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来源:药闻社

本文来源于瞪羚社;

开拓药业-B,这是一个令港股医药炒新者感到悲伤的名字。公司在港交所发行之时,吸引了格力金控、弘晖资本、睿远基金三大强劲的基石投资者,并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超倍认购,冻资额超过亿港币。但挂牌之后,公司股价一路下挫,最低点之时,股价跌至7.2港元每股,这不仅是腰斩,并且已经跌穿了pre-ipo轮投资者的成本价。

随后,公司从去年12月开始一路反弹,当前股价已经接近当初20.15港元的发行价,力度相当之大。

昨晚看了瑞银发布了对开拓药业的研究报告,目标价28.5港元,预期公司将会在年度达到收支平衡。

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开拓药业的基本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能够让外资大行给予青睐?这显然值得深入挖掘。

一、普克鲁胺,继瑞德西韦后新“人民的希望”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新增病例峰值拐点已过,这源于各国疫苗接种率不断爬坡。但基于庞大的感染人群和不断变异的病毒,未来不能排除的出现疫苗保护率下降或者失效的情况。如果全球接种疫苗无法彻底根除疫情,未来新冠大概率演化成与流感类似的长期伴随人类的流行病。

1、出乎意料的治疗新冠“神药”,未来新冠流感化的强力储备

回顾过去百年流感历史,使得人类真正消除流感病毒影响的组合是“流感疫苗+口服抗病毒药”(如“流感疫苗+奥司他韦”),特别是在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出现之后,人们感染后只需要自行购药服用即可。尽管新冠疫苗面临普及,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瑞德西韦作为首个且唯一获批住院患者使用的新冠抗病毒药物,尽管疗效并如人们所期的那样优异,上市半年仍实现了近20亿美元的单季销售,超一半的美国住院患者接受了瑞德西韦的治疗。

当前全球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研发管线,口服药物进展最快是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

普克鲁胺在巴西完成的轻中症新冠患者的临床II期试验数据显示,普克鲁胺可显著抑制新冠患者自轻症至重症的转化,使得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住院风险分别降低了%和90%,且短期用药(14天)安全性良好。

同时,开拓药业在巴西启动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III试验,已经在2月中下旬完成了患者入组工作,最快可能在本月公布临床数据。

如普克鲁胺未来在海外成功获批,凭借着优异的临床数据、先发以及口服剂型的优势,有望成为重磅单品。

2、临近NDA的前列腺癌适应症,市场前景备受期待

同时,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目前正处于两项针对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预计今年将在国内提交新药申请。

普克鲁胺是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恶化前列腺癌)的潜在同类最佳小分子AR拮抗剂,同时也是创新型第二代AR拮抗剂,这是一个同类最佳的产品。

恩杂鲁胺、醋酸阿比特龙及Leuprorelin是年全球前列腺癌市场销售额前三大药物,其中强生原研的阿比特龙在年创下了35亿美元的销售峰值。

实验数据表明,普克鲁胺对恩杂鲁胺及阿比特龙治疗失败的患者具有潜在疗效,不仅具备更高的靶向活性,还解决了过往药物癫痫的副作用。并且,在公司三期临床试验中,有与阿比特龙联用的项目,或许能够通过联用疗效更佳快速渗透市场;

机构预测,全球前列腺癌症药物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美元,美国约60亿美元,中国超40亿人民币,参照阿比特龙创下全球35亿美元的销售峰值的数据来看,作为二代药物且安全性更优的普克鲁胺,如能在中美两地获批上市,很可能成为又一个超5亿美元的重磅单品。

二、瞄准男人“秃”的生意,PROTAC技术布局位于国内前列

根据卫健委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国内脱发人群近年来直线上升,人数已超2.5亿,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脱发情况。其中,我国35岁以下脱发人群占比63.1%,脱发问题困扰着大量80、90后人群。

导致脱发的原因很多,包括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从而造成的雄激素性脱发、抗癌治疗后的药物性脱发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等。其中,雄激素性脱发最为常见。

开拓药业依托自有的技术平台,瞄准了研发防治脱发药物的大生意。

1、临床II期的福瑞他恩

福瑞他恩是一款雄激素受体抑制剂,主要针对脱发疾病,于年分别获得中国和美国的临床批件,已在中国和美国完成临床I期研究。目前正在开展针对雄激素性脱发的II期临床研究。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临床上主要的脱发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平均六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存在脱发症状,脱发是继肥胖之后的第二大社会性病症。美国FDA批准的治疗AGA的药物仅有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其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局限,福瑞他恩酊作为自主研发的全新的化合物,针对性治疗AGA的患者人群,有望满足AGA脱发患者新的用药需求。

2、新获批临床的GT,使用PROTAC技术开发的降解剂

在小分子领域,PROTAC无疑是最火热、最前沿的细分技术之一。其不仅具有使靶点“不可成药”变为“可成药”,同时还具有催化蛋白降解、克服耐药性、高选择性、低毒性等特点。

国内布局PROTAC的第一梯队公司主要有凌科药业、分迪科技、苏州开拓药业及五元生物。

2月2日,开拓药业利用PROTAC技术开发的新型雄激素受体(AR)降解剂GT的IND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主要用于雄激素性脱发和痤疮的治疗。这是全球首个将PROTAC技术应用于外用药物的研发。

在最新的2月份调研时,开拓药业的管理层提到:PROTAC的产品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不错的有效性,同时他们也将其和临床的产品KX-(福瑞他恩)对比,认为PROTAC产品有不错的有效性。

虽然当前还处于临床早期,基于PROTAC技术的特点,有理由相信如果该管线临床二期展现出不错的数据,将成为开拓药业市值抬升的催化剂。

脱发目前来说是全球性的难题了,市场空间十分庞大,有一说一,实现的难度非常大。

总结:年,开拓药业录得经营亏损约2.3亿港元。今年公司正面临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市场的焦点将聚焦在未来的普克鲁胺新冠和前列腺三期的临床数据上,如果一旦符合市场预期,那么该产品很可能在年上市、年使开拓药业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大幅盈利。当然,开拓药业利用PROTAC技术的另辟蹊径,也同样令市场期待,无疑在估值上有所加分。

当前公司虽然经历了一波大幅反弹,但市值也仅仅为68亿港元,相比一些新上市以Lisencein为主的百亿港元市值Biotech公司,显然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